清华教授:基站辐射对人影响小于手机(转载) (转载)

太平洋在线下载手机版 126 0

  近年来,一些城市居民一边向电信企业投诉小区通信信号不好,一边又畏惧基站辐射,阻止建站,甚至集体抗议,我国通信建设经常遭遇两难的尴尬局面。这主要是 因为人们对电磁辐射还缺乏一定的认识。

  冯正和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主任委员,是我国电磁场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。他指出,目前,医学上尚未证实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。

  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与否没有统一定论

  “关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的研究,世界各国都在做,但从目前情况来看,还没有统一的定论,因为这个事情本身就很难说清楚。”冯正和说。

  冯正和告诉记者,医学界和生物学界都曾做过类似的实验:把小白鼠置于电磁场的照射下,改变电磁波的频率、发射功率和脉冲时间,观察小白鼠的白细胞、红细胞等生命指标参数是否会发生变化。结果显示,在一定条件下,相关数值确实有变化,但是外场一旦撤销,数值又恢复正常了。

  冯正和介绍,从评价衡量电磁波对生物带来影响的角度,可以把电磁波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种。按照国标《电磁辐射防护规定》的定义,热效应是指“吸收电磁辐射能后,组织或系统产生的直接与热作用有关的变化”。相反,与直接热作用没有关系的变化被称为非热效应,包括生物生理指标的变化。

  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电磁炉和微波炉就属于热效应,它能使分子高速旋转,产生热量。用于治疗肿瘤的微波治疗仪也是利用了电磁辐射的热效应原理。还有高频射频治疗仪,同样是利用电磁热效应电灼切割病灶。

  三四年前,想必不少人听说过手机产生的热量能把生鸡蛋变熟的传闻。冯正和告诉记者,为了弄清真相,他曾经带着学生做过试验:使用两部手机持续发射信号,不断增加手机生产的热量,几个小时过去,生鸡蛋也未发生变化。

  冯正和说,这个假新闻实际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电磁辐射热效应的关注,但现在,全球更重视的是电磁辐射的非热效应。目前,对于电磁热效应,全世界的科学家已经达成共识,而对于非热效应则分歧严重。冯正和补充道,非热效应也不全是不好的,比如8毫米的频段照射能防治溃疡。

  那么,基站和手机的电磁波到底属于热效应还是非热效应?冯正和对记者说:“功率大的是热效应,功率小的虽然没有热效应,但有可能是非热效应。所以,这话说起来就复杂了。”

  基站和手机的辐射都有严格的限值标准

  “即使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电磁波对人体不好,也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。”冯正和说,不管是基站还是手机,都有相关的标准作为参考。

  对于基站,通常的衡量标准是电磁环境公众暴露控制限值。我国的《电磁辐射防护规定》要求,基站的电场强度要小于12 V/m或功率密度小于0.40W/m2,单个天线电场强度不超过5.4V/m,功率密度不超过0.08W/m2。这比国际非电力组织推荐的标准严格很多。

  冯正和说,一般情况下,电场强度与辐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,功率密度甚至与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。基站发出的电磁波如同一个扁状的苹果,有“灯下黑”的特点。就像手电筒一样,功率越大,照射得越远,但手电筒下方却是照不太亮的。

  所以,有时候,基站建在小区楼顶,该楼楼顶以下的居民所受的辐射值更小一些。但不管怎样,电磁波在空中衰减非常快,人们所处的位置基本上都是非常安全的,也叫安全暴露公里。

  而手机的衡量标准叫做SAR,即比吸收率,它反映人体对电磁波的吸收。《电磁辐射防护规定》要求,全身暴露最大SAR值不超过0.02 W/kg,远远低于0.08W/kg的国际标准。所有手机在推向市场之前,必须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严格测试,绝不允许超标。

  

标签: 转载 基站 清华 小于 辐射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